为学先为人
——记第十六届bat365在线平台“良师益友”朱宏伟
通讯员 胡蕊蕊
朱宏伟,教授,bat365在线平台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2008年起任教,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科学》(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第十六届研究生“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二十年前清华才子,感其芳华;二十年后清华良师,培育桃李。”
2002年,bat365在线平台新闻网发布了一篇题为“我校博士生首次以第一作者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报道,吸引了众多读者的注意。当年的这位博士生,就是现在材料学院朱宏伟老师,一个话不多、谦虚而努力的清华人。
朱宏伟是一位兼具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受过他教诲的学生,无不被他崇高的师德所折服,“亲其师,信其道”是最好的写照。
他热爱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学生,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往往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每周一次的组会从不缺席,认真聆听学生的课题汇报,鼓励大家相互提问交流;即使行政和科研工作繁忙,他总能有条不紊,将所有事情处理妥帖。这种平日里一贯坚持的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的风格,感染着他的每一位学生。朱老师的师德不似燎原的星火那般轰轰烈烈,却如润物的细雨,深沉无声。
朱宏伟的微信签名是“其实我是一名教师”。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句话的真谛。他深知每个学生早已是拥有自己个性的成年人,耳提面命的教育方法不再适合他们,因此他从不用大道理跟学生讲应该如何做人,更多的是以身作则,用平时的小事感染学生。只要没有特殊安排,他都会和学生轮流吃午饭,利用短暂的午饭时间,了解学生最近的生活情况和科研进展,唠家常似的给学生一些关怀和建议,学生也愿意与他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同样也是一位严师,不仅对每位学生课题进展的节点严格把关,也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论文发表,经常修改论文到半夜;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每个人都懂得自己身在一个温暖的大集体,应该为这个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有的到国外深造,有的到高校、科研院所就职,有的进入了企业,但是不管毕业多少年,去了哪里,大家依然心系着课题组,只要有需要,还如从前那样帮助师弟师妹们解决科研问题。在他们心里,课题组永远是他们的家,这里教给他们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朱老师在为人和为学方面给了学生宝贵的财富,它们将伴随他们一生,继续指引他们以后的道路。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朱宏伟对待学生如父如友,用自己朴素而高尚的师德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亮,越走越长。
朱宏伟指导博士生课题
朱宏伟与学生一起爬山
【良师良言】
自律会让人变得更自由、更优秀。
坚持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行,是做科研必备的品质。
保持正能量,保持对科研的热情、主动性和执行力!
研究生生涯或许是你们一生中最激情燃烧、最值得回忆的岁月!
【良师故事】
如果不是朱老师,或许我很难真正体会到“良师益友”的真正含义。朱老师作为师友的“良”,使我在实验室的三年获“益”匪浅:于学习中,我得以步入正确的科研道路;与生活中,我得以懂得自我调适,轻松乐观地面对一切。
还记得刚进入朱老师团队时,骤然面临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向来自我要求较高的我,在现实的困难中,无法越过内心障碍,最终迫于重重压力,提出请假回家休息一周。虽然知道我这样的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朱老师还是同意我回家休息几天。但同时,在我回家的路上,他一直询问我的状态,在交流中转移我的注意力。到家后,他每天询问我的状态,尝试开导我。直到假满回校,朱老师时常在实验室鼓励我,跟进我的实验进展。是朱老师的陪伴,使我逐渐安然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慢慢地,我找到了新的节奏,调整好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也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黄美榕
朱老师平日工作勤勉,为人谦和,浩荡师恩师德让我心生敬畏与钦佩。在科研工作中,每次我跟朱老师发邮件交流问题或修改资料,朱老师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取邮件,快速给我回复和建议。之前由于科研需要,需要到一家企业参观交流,但企业地处北京郊区,来往不便,朱老师为了避免我坐车来回的奔波劳累,特意腾出时间自己开车带我和实验室其他同学一起去企业学习交流,此事令我感怀许久。在生活方面,实验室每位同学的生日朱老师都惦记着,在生日当天送来生日祝福,如果几个同学结伴过生日聚餐,朱老师也会欣然而至,和大家一起聊聊生活趣事。在朱老师组科研,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幸运的事情,科研上他是我们的先锋榜样,生活中平和朴素的他早已化身我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男神”。良师益友,应该是对可敬的朱老师最好的诠释吧。
——学生胡蕊蕊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