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
——记bat365在线平台化学系博士毕业生赵云龙
研通社记者 吴春林 通讯员 罗志德
图为赵云龙。
图为赵云龙与同事工作中。
赵云龙,男,满族,辽宁沈阳人。2004年考入bat365在线平台化学系,2013年博士毕业。曾任共青团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委员会副书记、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会副主席、bat365在线平台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会长等职务;曾荣获bat365在线平台特等奖学金、林枫辅导员奖、一二九辅导员奖等荣誉;迄今已发表SCI检索论文五篇,申请国家专利三项。2012年11月签约成都市龙泉驿区,目前分配到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工作。
“清华是一个充满了梦想和信念的地方,我喜欢这个园子,也期待大家在这里修成正果。”这是此次访谈行将结束时,他给师弟、师妹们的寄语。九年的清华求学岁月,让毕业之际的“修成正果”的他成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逐梦者。
又红又专,清华带领我前行
五年前从清华本科毕业时,赵云龙对未来自己做什么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当时无法认清自己,连想从事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工作还是到社会上与人打交道都不清楚。”赵云龙坦言,“那个时候我感觉知识也没有学到家。我需要读博,需要一个系统的科学训练。”
在读直博生的五年中,赵云龙在科研上取得了良好成绩,也去了很多地方,让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在赵云龙看来,博士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一个把事情做深做透的过程。“同一件事情压着做三五年,前两年踏踏实实进行,可能什么成就也没有,必须忍受孤单、寂寞和失落。然后突然间有了突破,一种喜悦涌上心头。最后还需要将成果加工,推广出去。”赵云龙讲述到,“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是和人生奋斗经历很相似吗?接受挑战,忍受孤寂,做出成绩,经验推广……”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经受住困难的历练,才能成就自我。清华,就是这样一个历练之所。
清华给予学生的历练是知识、阅历、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知识分为形而上的和形而下的,我们所学到的形而下的知识占多数,但这些知识在基层公共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很少直接用到。形而上的知识包括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等等,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增强的。”赵云龙说,“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无任何用处,很多时候我们辛辛苦苦学到的,即使没有直接用到,也会间接影响我们自身。做科研就是一个例子,也许我发的论文在具体工作中很难实用,但这五年间,我以‘工作人’的态度面对科研,踏踏实实做事情,多了许多的人生阅历,比五年之前成熟了许多,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除去科研,社会工作也是赵云龙5年读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0年夏天到研究生系统工作始,到2012年夏天离开研究生系统止,他在校研团委和研究生会从事过体育、办公室、志愿者、组织等多种类型的工作,最后担任了研团委副书记一职,是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中“双肩挑”的典型人物。研团委原书记王磊老师评价他说:“云龙同学兼顾了学业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属于全面型、综合型的干部。”社会工作对赵云龙的成长和人生规划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让他更加清晰和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比起现在的我,来研团、研会前的我过于青涩。那个时候的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随着在研团、研会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我逐渐清楚地了解和认识了自己,从而更加坚定目前的职业选择。”他颇有感触地讲到,“我在研团、研会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结识许多位能够一起讨论深层次问题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对我点点滴滴的评价,让我加深了自我认识,帮助我在关键和重大选择上能够比较果决地得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包括校研团和校研会在内的研究生社会工作系统是我校引领青年、培养青年和服务青年的重要平台,是实施思想引导和实践教育的研究生“第二课堂”,在这一系统中培养起来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对学生干部走向社会后的正式工作将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赵云龙自今年1月份便开始在他现在的工作岗位实习。“机关单位里文字工作比较多,很多新人最不能适应的就是这一点,而我却乐在其中,因为类似的工作我在学校研团、研会工作期间基本都接触过。看似枯燥的文字工作,实际上却是机关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价值极高的工作。文字材料反映的是逻辑、是思想、是智慧,是行动的指导,是政策落实的保障,也是团结人心的利器。在研团、研会起草团代会、学代会报告的经历,让我能够较快地适应目前的文字工作。”在赵云龙看来,社工是他除专业科研之外、读博生涯中最宝贵的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基层服务工作模拟演练的机会,也是促使其最终决定走向基层的重要因素。
至诚至真,愿为祖国一块砖
从事基层公共服务事业是赵云龙很久以前就有的职业想法。几年来丰富的学校社会工作经历带给他许多熏陶和历练,让他对公共服务事业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喜欢这种工作状态,沉浸于做成一件事情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期待用自己的力量去做成更多的事、造福更多的人。“人生的意义是‘过程’,人生的价值是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对身边的人或可影响的人发挥一些良好的作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价值的人生是快乐和幸福的基本条件。”在采访时,记者从他举止言谈中感受到的是信念、意志和对自己职业选择的义无反顾。
大学期间,赵云龙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对各地基层情况进行了详尽考察。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赵云龙重点关注三类:地方的发展潜力,例如是否有可发展的空间、整体规划如何、经济发展与当地资源的结合情况等;当地的社会矛盾,例如干群关系、上访情况、社会怨气等;当地公务员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他确定了一些初步的意向。
投身基层公共服务事业的方式有公务员考试、留校挂职、基层选调等,赵云龙选择的是基层选调。在他看来,选调可以让自己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促使自己扎下跟,怀着强烈的归属感踏踏实实地从基层一步步做起。另外,他也可以同地方政府详细沟通,找到可以发挥自己专长的最佳岗位。
选择工作地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情,需要全体家庭成员达成一致。“在选择地方单位时,一定要得到家庭的支持,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赵云龙说,“工作和生活需要协调,从事公共服务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容得重新再来”。在赵云龙看来,大城市与小城市,北京与地方,各有各的特色,只要家庭内部达成共识,在哪里奋斗都可以过得很幸福。
最终,赵云龙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通过选调的方式去往成都龙泉驿区做党政后备干部,在公共服务部门奏响自己新的人生乐章。
谈到职业规划,赵云龙表达了自己对母校深切的感恩。“我们的职业选择是偶然和必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融汇了清华精神的引导,就像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一样,无须高调地喊出,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如果一定要说,我想这就是我们倚重的思想动力和精神依靠吧。清华精神有时候是难以总结成文字的,但她确确实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留有印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他认为,“立大志,入主流,做骨干”的理念是清华送给毕业生的最宝贵的礼物,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无怨无悔,做一名合格的公共服务工作者
基层公务员是苦涩和诱惑并存的岗位,需要从业者认清自我,多干实事,坚持原则。抵御不良风气需要智慧的头脑。“坚持原则,不该办的事情,不该拿的东西,不该说的话都绝对不能做。”赵云龙说,“但拒绝诱惑的时候,需要一些合理的方法,既让人明白自己的原则,又不伤害感情。不能像钢一样扎过去,而是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最优解。”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在赵云龙眼中,公务员这个职业需要更多的理性而非感性,个人魅力可以作为辅助措施因势利导地散发。这位已经正式入职的基层公务员崇拜毛泽东、邓小平、王守仁和张居正这四位思想家。“他们四个人都将不同的思想进行融合,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极致,而且成功了。”赵云龙解释到。公务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我们的国家处在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作为基层公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持续不断地接收新理念,学习新东西。“如果你想学,时间就一定能安排出来,”赵云龙说,“关键是要控制住自己,做一个不断学习的人。”
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前提是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戒骄戒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清华赋予了我们的毕业生顶尖名校的标签,他们习惯了别人的夸赞和肯定,心中难免存有傲气。赵云龙认为,骄傲也许是清华学生最大的劣势。为此,赵云龙也给出了克服缺点的方法,比如学会主动沟通,广泛与人合作;多看同事的优点,帮助其回避缺点;学会赞美人,乐于给出基本的鼓励和肯定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史和当今但凡事业成功的,都有一颗宽容大度、虚怀若谷的心灵。在赵云龙看来,这也是清华学子需要特别注重培养的特质。对他自身而言,在校研团与校研会工作的那段时光是化解傲气的关键阶段。“研团、研会里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高年级的学长,看到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存在,我时刻以人为师,学习他们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自然不会那么高傲了。”他讲到,“另外,在其中从事大量的沟通性工作,自己必须掌握协调重大问题和团队配合的能力。这一工作的重点是让身边的人喜欢你,可以自信,但绝不可高傲。”
关于自己的未来,赵云龙借用清华前辈的话说:“清华人,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在他看来,一生中能够做好一两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成功的,就不愧于苍天、不愧于人民。“重要的关头,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决定。如果一生中都能做出正确的抉择,那是一种巨大的成功。”赵云龙说,“如果迫于一些压力,做出有违道德、有违价值观的事情,就是失败的。”
“我一向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走上了这条道路,就扎扎实实的做下去,用我的风格,坚守我的原则,然后由时代和大势去大浪淘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怀着一颗平常心、自信心和忠诚心,赵云龙正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执着前行。他说,自己对未来的预期很简单,“积极进取,避免功利熏心,积极地工作,幸福地生活,乐观地走完人生”。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