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走路·读书·画山水

——记美术学院绘画系韩敬伟教授

学生记者  周子昕

 

图为韩敬伟教授近照。

图为韩敬伟(前左一)写生。

      走路·读书·画山水,如果这是一个人生活的主题,那么这份生活该是怎样淡泊宁静,与世无争。潜心创作,与画为伴,历名山大川,读诸子百家,韩敬伟先生便专注于这样的生活,陶醉于他的山水诗境。清华美术学院学院举办的“四教授中国画作品展”使记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了仰慕已久的韩敬伟老师,听他谈创作、论艺术。

籍行走以突破困顿

        1982年,韩敬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随即进入辽宁画院成为专业画家。2010年,韩敬伟教授加盟bat365在线平台美术学院绘画系,继续在绘画艺术上孜孜以求。

  多年专业系统的训练,并没有使韩敬伟在创作上得心应手,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反而使他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他说:“我每创作一张画都觉得非常困难,面对东西方传统,我常常感到无路可走,无论有怎样的创作追求,我会悲哀地发现,我在重复一种已有的模式。”

        中国传统绘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艺术观念、审美理想、表现手法和创作程式上都建立了严密的体系和评判标准。创作上的既成规范,对于创作处于起步阶段的艺术家来说,就像一张大网,而现代画家又在此基础上多了一张西方绘画的网。李可染先生曾说:“人网之鳞,透脱为难”。在中国社会变革剧烈,文化多元,思想激荡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敬伟为了挣脱这个网,寻找他人格自觉和艺术上的自觉,他带着困惑奔向黄河流域,独自一人踏上了考察黄河之路,领略孕育华夏文明的大自然的风姿,寻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足迹,这一走就是4年。从1986年春开始,每年一次,每次4个月,骑自行车遍访黄河流域,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山东9省(自治区),对传统文化遗迹、民间艺术、各地风情进行了全面考察。这一段类似于苦行僧般的艰苦旅程,不仅为艺术创作带来了突破,漫游中所历尽的艰难困苦,也是对生存意志的一种磨练。

        一路走来,韩敬伟收获颇丰。黄河之行,他看到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所创造的辉煌文化,也对孕育这一文明的自然环境作了深入勘察。他敏锐地发现了贫瘠粗陋的黄土高坡的特殊之美。那些看似简陋的土房窑洞,嶙峋的荒野怪石,诉说着黄土高坡的质朴、厚实与粗犷、豪迈。山川、沟壑、草木、梯田,或葱绿,或昏黄,或于山间挣扎而出,或散落星布于山水之间。这些新鲜的素材都带着鲜活的生命走进了韩敬伟的创作之中,他笔下的陇上风光豪放似铮铮男儿,带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意境深邃幽远,寻常之景、平实之象中藏着野性的呼唤和盎然生机。

陇上人家  2012年作

师自然以回归本真

        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和农民画家的创作状态,曾使韩敬伟深受启发。他说:“民间美术在表现形式上和中国绘画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创作状态、思维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农民画家没有受过专业的绘画教育,几乎不受专业条框的束缚,只是祖辈技艺的传承和有感而发。黄河沿岸纯朴的农民绘画,体现了人的生存状态和自然环境的高度协调。农民画家不带任何观念和约束,他们所创造的形象和运用的色彩纯粹是心灵的指引。”

        韩敬伟从这种随心所欲,恣意挥洒的创作状态中看到了绘画创作真性情的表达,自自然然,毫无修饰。他十分向往这种发自天性,出于本真,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当笔者问道,他何时能够进入到这种状态时,韩敬伟笑言:“快了,估计等到我退休以后,再老一点儿的时候。”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七十岁时的韩先生,应该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回归天性的创作佳境。

 

春渡香椿坪1 2012年作

读万卷以借古开今

        韩敬伟说在走黄河之后,他又潜心读了十年书,对老庄哲学、魏晋玄学,禅学以及中国画论经典等,都有过研究。行走的历练,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打开创作思路;静心读书,溯源传统,充实思想,修炼内心境界,正是“一路走来一路读”。

        “中国的山水画家画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地,而是将其所见到的许多自然景观中诸多优美的部分加上自己的想象集中于一图。” 韩敬伟说。山水形貌只是表象,内含生机灵妙的意趣,而这意趣从何而来?只传摹物象之表,不明其理,表象的东西就毫无生机,更不用谈内含意蕴了。“山水画的本质不是追摹客观,而是透过表象彰显宇宙本体的玄机与妙理,这是一种很高的智慧活动。”

        中国山水画历来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表证,儒家、道家思想对山水画的创作均有深远的影响,韩敬伟对此也都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尤其偏好老庄之“道”,推崇“水性”。水虽柔弱,但它滋生万物而不与之争利,甘居低下之处,随势而行而常流。韩敬伟用现代审美眼光审视中国传统经典,从中寻找具有现代艺术实践可用性功能和对艺术变革有启示作用的东西,借古开今。在韩敬伟的创作过程中,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不仅是一个提高绘画创作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涤荡洗礼和人生境界的修炼。画中有“水性”,必是深意之画;为人含“水性”,必是高德之人。

 

   空山鸟鸣  2012年作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韩敬伟精妙的山水创作就是如此。

  正是由于他不畏艰辛、跋山涉水的勘察历练和孜孜不倦、刻苦深入的研读思索,使韩敬伟真正做到了在走路、读书、画山水中追寻古代文人骚客的高洁之志,融入山水风景的云淡风轻,汇成了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清华新闻网5月23日电)

供稿:美术学院  编辑:范 丽

2013年05月23日 15:36:3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bat365在线平台新闻中心版权所有,bat365在线平台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