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

——记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姚强教授

●学生记者 孟祥夫 李东雅 许亚伟

图为姚强近照。

  无论做学问、做事还是做人,如果总按别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会变得很乏味!你要努力做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

——姚强

  姚强,热能系教授,bat365在线平台低碳能源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清华-剑桥-麻省理工低碳大学联盟执行主任,中美清洁能源中心洁净煤技术联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和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2002年开始担任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形成与控制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开始担任“化石燃料燃烧排放PM2.5源头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讲课程包括“燃烧理论”、“燃烧学 II”和“能源科学研究中的失败案例讨论”等,“燃烧理论”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两次获bat365在线平台“良师益友”称号。2012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多年来,姚强在燃烧学领域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已经成为国际燃烧学界知名的学者。在姚强看来,自己的学科和教育有某种相通之处:“我是做燃烧研究的,能够深切体会到火在人类探索自然与自身过程中的作用。在我看来,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姚强努力践行这一育人理念,鼓励、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和求知热情。

启迪智慧 与学生平等探索

     “教育不仅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还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未来。”姚强深有感慨地说。在他看来,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引导,不能让教育变成纯粹知识的传授,变成对已知答案问题的解答。因此课堂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应以学为主,不以教为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姚强认为教师应该具备跟学生平等探索问题的意识,“任何一个教师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他不是所有问题的权威,他要勇于承认即使是在最熟悉的领域,自己也会有未知的东西,需要和学生一同探索。”

  姚强为学生们开设了三门课,其中一门是新生研讨课“能源科学研究中的失败案例讨论”。他希望通过这门课让学生们一进入大学就能了解未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在这门课上,他设计了多个环节,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提出问题、探索与实践,甚至共同体会失败的乐趣,让大家成为“成功的失败者”。

图为姚强与学生们畅谈理想。热能系 供图

   课堂上,有一种被他称为“滚雪球”的学习方法。姚强把两个学生分成一组,针对一个专门的问题,让大家单独进行一定时间的准备。准备结束后,先是小组内两人讨论,然后再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不断放大讨论范围,直到全班共同讨论。“这个过程可以让大家体会即使有相同的背景、相同的对象,最终究竟能达成多少共识,又会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这有助于大家理解求同存异的过程是多么有趣,从而理解共同合作对于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当然,这不仅能开拓学生们的思维,也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姚强意味深长地说。

  姚强还会让学生们大胆地去采访教师。他选的题目让人出乎意料———让学生去采访教师们失败的研究经历!“我想让学生们通过采访知道,有些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多数同学都以失败告终。其实多数人愿意谈成功,而不愿谈论失败。“同学们应该预先理解这一过程的难度,作充分的准备,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沟通。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品尝失败的滋味,同时也从教师们的经历中获益。”姚强说。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特长兴趣

     “每个研究生的特点都不一样,因此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指导研究生。这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姚强坦率地说。

  “年轻的时候,自己有很多想法,同时又有完成项目任务的压力,很自然地会为学生设计好题目,对他们的指导也非常具体。”

  后来,姚强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积累和兴趣。“有的学生适合做理论研究,有的适合实验研究,而有的则适合工程研究,还有的人可能适合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如果都用一种模式来指导和要求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难做出最好的成果。

  其实这也是在学生启发下发现的。热能工程系是清华最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院系之一,一位姚强指导的本科生提出喜欢太阳能,姚强就鼓励他去探索。后来该同学希望继续跟随姚强读博士,姚强说那就不能再做太阳能了,因为自己不熟悉这个领域。但是这位同学在尝试了其他课题后,还是想坚持以前的爱好。“我尊重他,并让他寻找这方面研究跟我们专业之间的关联。”后来,这位同学生从太阳能电池的损失是热这个角度入手,提出可以研究 “光伏/热”系统,从而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外一家公司的兴趣,博士论文也做得很出色,毕业后直接进入这家公司。”谈及此事,姚强十分欣慰。

  从此,姚强决定把教学方式从教师的具体规划转向尊重学生的个人特长与兴趣。这一转变收到了显著成效。“我与同学们的关系,更希望是一种合作关系。我可能比你们多一些失败的经历和教训,加上仍然保持全心身的投入与责任感,这是我与你们合作的‘资本’。但无论是创新能力、心中的期望、未来的发展,还是在任何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上,你们都应强于我。你们需要超越的很多,而最需要超越的是你们自己。最期待的是,你们在埋头拉车抬头时,发现已在高山之巅。”姚强这样寄语学生。

引导鼓励 把梦想作为前进动力

     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姚强幽默地说:“有困惑是很正常的。对我来说早就应该‘不惑’了,可如今我还是有很多困惑。”他指出:“关键是要有勇气去探索,要勇敢地往前走。”

  “我觉得,不断地获取知识,任何时候对你都可能会有帮助。迷茫是年轻人常有的一种状态,不明白就去探索。人生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困惑是探索的动力。”姚强说。

  在姚强看来,同学们都应该从“小”做起。“如果将科学研究比作盖房,倘若人人都不喜欢做砖瓦,只想做那个最终把房子盖起来的人,就无法盖成真正的房子。科学的大厦需要大家共同搭建,每个人都要实实在在地作出贡献,重要的是独特而不重复,哪怕是微小的一点。”姚强强调说,“每个人都是有特色的。所以就要从最小的事情出发,抓住自己的优势,踏踏实实地往特定的方向发展。”

  姚强还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上大学填报志愿时与父母发生了冲突。父母不同意她的选择,觉得她选择的那个专业“没有前途”。但他们最终却被她的一句话说服了,这句话是“追寻你的梦想,追随你的热情”(follow your dream,follow your passion)。“一个年轻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难能可贵。”姚强希望同学们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多去尝试。“一个没有梦想、缺乏激情的人是令人遗憾的。清华学子肩负着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更应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对姚强来说,跟学生们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情,“他们会给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新和惊喜。那是一种享受。”

  提起学生们,姚强坚定地说:“我对中国年轻的这一代是越来越有信心,他们比我们这一代拥有更多的自由,拥有自己的理想。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这正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我相信他们的未来会比我们更好。”姚强的目光深处,尽是期待。

  曾有一位学生这样作文描述他的恩师姚强:

  “面对姚老师,你会看到朴素踏实,看到谦谦君子,学者风范;与他交谈,你将感受到严谨和专注,感受到科学家的敏锐,和工程师的直觉;跟他做事,将体会到果决的判断、高效的执行,体会到责任在肩的压力和引领潮流的激情;当你和他成为朋友,便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已在潜移默化中又上了一个台阶。”

  来源:新清华 2013-01-04 第1907期 

2013年01月08日 09:23:3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bat365在线平台新闻中心版权所有,bat365在线平台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