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心怀志愿公益梦

——记2013年度bat365在线平台“十佳紫荆志愿者”朱正腾

学生通讯员 洪凌雁

图为朱正腾。

图为朱正腾在香港义工服务。

   他的梦起航于“天使之家”孤儿爱心陪伴;他的足迹不歇,从四川绵阳调研应急通信系统灾后重建,到JA(Junior Achievement青年成就)支教,再到台湾新竹玩具图书馆建筑志愿服务,他的梦想不断充实;如今,他放飞梦想,倡导微公益,培训志愿者,努力践行“服务在身边”。他,就是bat365在线平台电子工程系研究生一年级的朱正腾。

我参与,我快乐

  朱正腾将自己与志愿的结缘归功于清华触手可及的公益资源:“清华有浓厚的志愿氛围,大一的时候我就参加了校园讲解志愿、校庆服务、天使之家陪护等活动,这些都给了我内心很大的触动。”

  在谈到印象最为深刻的志愿项目时,朱正腾直言是他在JA的志愿授课的经历。当时,他和一些同学在中关村中学教“国际贸易”,每周固定上课。“那时真的很辛苦,可队员们都很投入。我们每周准备的时候都会讨论,有时甚至是激烈的辩论。作为队长,每次课后,我都积极总结授课经验,通过2000字的长邮件和队员们分享。”朱正腾坦言那段时间确实很累,但就是对志愿的责任让他坚持了下来,并不断收获着快乐。在他的眼中,志愿者的成功并不在于物质的激励,而在于让需要帮助的人从志愿者的服务中受益。受助者因为志愿者的付出而有所提高,体验之前从未尝试过的事情,感受到陌生人的温暖,这才是志愿的真谛。

  让朱正腾念念不忘的还有去年暑假在“薪火计划”活动中和港台同胞们一起去河北支教的经历。当时,台湾的志愿者生动地给孩子们讲《小王子》的故事,香港同学带着他们一起做手工,讲国画历史。“这种视角和大陆的学生志愿者不一样,哪怕只有短短三天也同样有助于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朱正腾的着眼点总是在于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同时,对于“之前根本不知道支教是什么”的港台志愿者来说,他们也颇有触动,“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几乎都融化了”。通过一次次志愿活动,朱正腾越来越坚信,公益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在这过程中,我们力所能及地改变身边的人。

我有梦,我去做

  经过几年的锻炼,朱正腾逐渐成长为一位“志愿者的二次方”,就是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他对志愿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大家对志愿活动的理解需要更广泛一些,不一定耗时耗力才是好项目。在身边,很多志愿的需求都是被忽视的,应该把好的点子都收集起来。”在这种想法的鼓励下,朱正腾发起了“我们的家园”首届社区志愿项目创意大赛,聚焦社区生活,吸引到了23个院系的40余个志愿创意。如今,其中一些优秀创意已经获得着手实施。他希望借着大赛推广“微公益”这一志愿理念,“志愿并不意味着艰苦,不意味着下极大的决心,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朱正腾笑称,大赛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发现身边的志愿公益闪光点,希望大家意识到“原来园子里还有这么多的公益可以做!”

  为了“实干志愿二次方”的信念,朱正腾在一年内组织了十余场培训会,覆盖一千余人,还争取到了JA中国、职慧公益等的优势培训资源,利用社交网络创新“线上培训”方式。他将自己的梦想概括为“志愿在身边”:“首先是让服务在志愿者的身边”,他提倡通过人人网、微博等新形式高效地传播志愿服务知识技巧;同时他希望涌现更多“在身边的志愿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社区志愿和微公益项目,来改善周围人的生活。

我思考,我服务

  朱正腾始终很感谢清华浓厚的志愿氛围和丰富的公益资源。在他看来,志愿就是一种兴趣,清华浓厚的志愿氛围给了同学们尝试的可能,“大一新生因为好奇和新鲜尝试志愿服务,清华给了我们充分的体验机会,如果之后还愿意为志愿投入时间和精力,这就是一种纯粹的热爱。”

  在被问到志愿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时,朱正腾陷入沉思,“一时间很难说清楚自己的收获。但这是一种人影响人的事业,我很感谢我身边热衷于志愿的伙伴”。在他看来,清华的志愿氛围给同学的心中播下了志愿的种子,对同学的人格和公益情怀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将来毕业之后,公益意识会被带到生活中去,“举手之劳就可以做很微小却有助于公益的事情,这会是深植于我们内心的力量”。

清华新闻网12月14日电)  

供稿:校团委志愿中心 编辑:襄桦

 

2013年12月14日 14:50:2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bat365在线平台新闻中心版权所有,bat365在线平台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