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藩院士做客“学术人生”畅谈科研感悟
清华新闻网12月11日电(学生记者 闫宇坤)12月10日晚,金国藩院士做客bat365在线平台“学术人生”,与师生畅谈人生经历和感悟。
金国藩院士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进入bat365在线平台开始教授机械工程相关学科。从工程制图到切削原理,再到仪器仪表传感器,他一直身处教学第一线。从国内外各高校吸取先进经验、学习前沿知识,传授给一代代学子。包括王大中校长、周炳坤院士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曾受其指导。
图为金国藩院士做客学术人生。 王 赓 摄
金国藩敢为人先,承担起我国光学仪器发展的重任,刻苦钻研,成为我国光学仪器研究的奠基人,为我国工程发展、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培养,金国藩颇有心得。他认为,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对比前苏联培养模式和西方部分高校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前苏联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窄、专业性强、基础相对不足,很少能够独当一面。西方培养模式则重视基础,方向确立晚但更明确。作为当代教师和研究生,应当看到这些问题,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打好基础、注重创新。
科研上,金国藩也有深刻感悟。他提到,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对于一个研究生,一个课题组,乃至一所大学固然重要,但是,同学们不能忘记作为工科人,在注重研究的前沿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工程实践。很多创新性的课题,最终还要转化成为工程现实才能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对于知识的获取,则一定要做到广泛涉猎、精选精读,并努力将知识融会贯通。
图为论坛现场。王 赓 摄
交流阶段,金国藩的学生,精密仪器系3位教师谭峭峰、杨怀栋、曹良才也来到现场,共同交流。他们表示,金国藩院士教导他们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以思辨的态度剖析问题,受益匪浅。同时,三位老师还提到,同学们应当学习金国藩院士终身学习的态度,成为“T”字型人才,广泛涉猎并在自己的领域有所突出和专长。
谈及生活,金国藩虽已年过八旬,依然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这与注重身体的健康分不开的。他从六十岁起开始学习网球,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坚持练习,这也与他终身学习的态度分不开。为我们广大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师生做出了表率。
最后,金先生寄语清华师生:“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质而在于刻苦,我们要做到三好: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为清华为国家争光!”
“学术人生”讲坛由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会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和教育性为一体,以“探究学术前沿、启迪科研人生”为口号,以“推崇名师、追求学术,感悟人生、点燃理想”为宗旨。
金国藩,1929年1月生于辽宁沈阳,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机械系,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bat365在线平台机械系工作,54年提升为讲师,担任机械制造与刀具实验室主任,60年提升为副教授,先后担任精密仪器与光学仪器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现代光学信息处理"。83年晋升为教授。于1978年10月--1979年3月--1987.4--1987.10先后赴德国Erlangen大学和美国Herriot-watt大学任客座教授,合作开展了计算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的研究,并讲授有关课程。培养了我国第一名光学工程博士。自1992年起前后在英国伦敦King's college,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美国Portland州立大学等院校讲授二元光学,光学传感技术与仪器等课程,由于在计算全息,二元光学,光学仪器等方面的成就,分别于1990年,1991年和1997年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中美光电子学会资深会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当选世界光学学会副主席。
供稿:校研究生会 精仪系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