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刘沫
清代名园熙春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是清代北京三山五园中最东边的一座皇家园林。
从康熙朝至道光朝,熙春园经历了皇家赐园熙春园,皇家赐园云锦园,纳入麦田、扩建成新的乾隆御园熙春园,最初的赐园熙春园被更名为近春园并赐出、扩建部分成为嘉庆御园熙春园,重新划分熙春园与近春园为两座皇家赐园的过程。道光初年被拆分而成的两座皇家赐园,后世分别被称为近春园和清华园。
自康熙四十六年初建至雍正八年,熙春园最初的主人是康熙皇帝第三子诚亲王胤(允)祉,康熙亲题匾额“熙春园”。雍正八年,允祉薨,熙春园被内务府收缴,后被赐予另外一位不知名的皇亲,期间乾隆赐龙边木字匾“云锦园”;乾隆三十二年,“云锦园”匾被收起,复名“熙春园”。
乾隆扩建熙春园,修建新的熙春园大墙,近春园大墙范围是最初的胤祉赐园“熙春园”
熙春园在道光元年分府改造前的范围如国家图书馆样式雷藏图《熙春园周围大墙地盘样》(图号117-0012)中所标明的“东西面宽二百四十丈五尺,南北进深一百九十二丈五尺,四面大墙凑长八百五十丈三尺”,下文中称为“熙春园大墙”。而近春园的范围为熙春园内图中标注为“近春园大墙”的部分,“北墙至南墙一百一十丈,东墙至西墙面宽一百零五丈”,占地约192亩。
熙春园周围大墙地盘样(国家图书馆样式雷藏图117-0012)
熙春园、近春园这种园中有园的形式是怎么形成的呢?两道大墙的建造又是孰先孰后呢?这些问题将成为破解熙春园演变过程的“钥匙”。
图《熙春园周围大墙地盘样》显示了嘉庆十三到十四年(1808-1809)间熙春园、近春园大墙维修情况。其中近春园大墙被维修达二十多段合计45丈,而熙春园大墙虽然比近春园外墙长了一倍还多,但仅维修了五段8丈,这或许能间接说明近春园大墙修建的年代比熙春园大墙要早很多。
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总管内务府呈《奏为修理熙春园房间用过银两数目事》:“熙春园……添砌虎皮石夹墙二道,凑长六十六丈二尺。西北二面虎皮石大墙凑长四百四十丈八尺三寸。随墙门一座,门楼一座,进水闸二座出水闸一座,涵洞一座,石桥一座……”。
由此奏折可知,近春园大墙的总长度才四百三十丈,乾隆三十四年添砌的熙春园西北二面虎皮石大墙和夹墙二道,总长度已经达五百多丈。《熙春园周围大墙地盘样》中所示熙春园外墙东西面宽二百四十丈五尺、南北进深一百九十二丈五尺,相加等于四百三十三丈,恰于上述“添砌……西北二面虎皮石大墙凑长四百四十丈八尺三寸”长度基本相符。而随墙新建的“进水闸二座出水闸一座”正好分别位于熙春园西大墙南侧和北大墙的东侧,与档案中的描述“西北二面虎皮石大墙”相符。虽东面的大墙不知何时所建,但可知图《熙春园周围大墙地盘样》中的熙春园大墙,最早应建成于乾隆三十四年销算的这次工程。
熙春园中观畴楼的销算是在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奏为核销熙春园添建楼座等项工程用过工料银两事》中写道:“建得:熙春园内村庄楼三间,东面房二间,高台房二间,前接鼓棚二间,平台一间,石水柱敞厅三间,倒座草房三间,草方亭一座,豆渣石泊岸长二丈八尺八寸,月台二座,踏跺二座,院墙凑长十五丈八尺……”。
所谓“先建墙,后盖房”,观畴楼和熙春园的销算分别在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和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说明熙春园大墙在建观畴楼前完工。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十六日,乾隆作诗《题观畴楼》,观畴楼于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之前已经建成,那么熙春园大墙的完工时间则比这还要更早。
乾隆三十二年,熙春园增设六品苑丞一人、添园户三十名,标志着熙春园作为皇家御园被皇帝重点启用,也说明此时熙春园大墙已经完工,因此,近春园大墙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6),而熙春园大墙建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比近春园大墙晚了约60年。
总管内务府于嘉庆八年八月初五呈档《熙春园内添盖省耕别墅工字殿等项活计销算工料银两数目等清单》:“拆瓦观畴楼三间,添盖东山耳房一间。拆瓦库房二间,抱朴草堂二间,竹净室二间。添接抱厦二间,拆盖东山平台一间,改盖沿波漱石水柱敞厅三间……”,与乾隆三十五年的档案相比较,此次观畴楼的改建工程中,观畴楼添盖东山耳房一间,添接抱厦二间,添盖游廊三间,添修花砖门口三座。
此次销算的工程中提到的省耕别墅,其主殿是一个工字殿,是后来清华园的核心建筑。已知省耕别墅为嘉庆七年起建,此次对观畴楼的改造工程与省耕别墅的建造一同销算,说明二者的施工时间相近。
国家图书馆藏图《熙春园永恩寺[地盘画样]》(图号117-0048)中,除了大门口的值房,观畴楼一处为熙春园内仅有的建筑物,图内标注:“房九间,抱厦二间,楼三间”。其中,“抱厦二间”说明此图成图于观畴楼改建工程之后,因为改造前并无抱厦。而此图中并无省耕别墅,说明观畴楼的改造工程和省耕别墅的建造工程并不是同时开工的,而是观畴楼改造工程早于省耕别墅建造工程,而此图的成图时间被定位在嘉庆七年省耕别墅兴建以前。
熙春园永恩寺[地盘画样](国家图书馆样式雷藏图117-0048)
《熙春园永恩寺[地盘画样]》中,熙春园大墙上,在后来的图中显示建有熙春园宫门的地方,只有一座小砖门,说明乾隆虽然扩建了熙春园大墙,还在东侧修建了观畴楼,但在整个乾隆年间,没有修建新的熙春园宫门。那么在嘉庆七年修建省耕别墅之前,作为乾隆御园、占地近800亩的新熙春园宫门在哪里呢?——在近春园大墙上!
以上论述说明,在乾隆三十二年之前,熙春园的范围仅限于近春园大墙内的约192亩大小。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扩建熙春园,将几百亩弄田纳入园中,此后的熙春园范围东抵万泉河,北抵长春园南墙,面积约750-800亩。
嘉庆将原胤祉赐园熙春园更名为近春园并赐出,修建熙春园新宫门
嘉庆二十二年(1817),大臣英和、那彦宝因在一份会议折中书写时将“近春园”单抬而被嘉庆亲自指出,罚俸两年,另有10名大臣一同被罚俸一年。英和多次因书写格式错误被罚,嘉庆六年一月的一份文书中,因没有将“婉贵太妃”双抬,英和被罚俸四个月。相比之下,因将“近春园”单抬而罚的俸禄有两年之多,可见将“近春园”单抬,比未将“婉贵太妃”双抬,罪过更甚。英和的请罪书中写道:“臣英、那在内廷行走未能看出,疏忽之咎尤属难辞,相应请旨交部议处。臣景、汪、西、齐,宗室明、蒋,巡城御史臣但、萧、德、史均未能看出亦属疏忽,相应请旨交部察议……”。
仔细研究清代档案,发现乾隆年间、嘉庆元年的档案与嘉庆八年后的档案中的“熙春园”范围是不同的。例如乾隆三十四年至乾隆五十七年、以及嘉庆元年的档案中,提及“熙春园”时,所提及的构筑中,既有后来更名为近春园的园林内的松簧馆、藻德居、莹德堂、花韵轩、春可轩、镜烟斋、对云楼、主善斋、尊行斋,也有近春园以东的观畴楼。而嘉庆八年后的档案中,在汇报“熙春园”内事项时,仅报有乾隆年间建造的观畴楼以及嘉庆七年添盖的省耕别墅,并不涉及近春园内的构筑物。嘉庆二十二年和道光元年的两份档案中提到“近春园”,说明嘉庆二十二年以前已有“近春园”之名。
那么,最有可能将“熙春园”更名为“近春园”的人是嘉庆,更名时间在嘉庆二十二年之前。而不能单抬则说明很可能在此期间近春园被嘉庆赐出,因为参照“同乐园”的标准,“近春园”如果是熙春园的属园,在书写时仍旧可以被单抬。
嘉庆为什么要给原熙春园更名呢?
可能的情况是,由于需要赐出一座园子,而原胤祉熙春园的条件比较符合条件,毕竟其前身便是一座赐园,所以嘉庆把原熙春园赐出。由于被赐出的部分仅是当时熙春园的一小部分,不宜用“熙春园”之名赐出,所以嘉庆为其另起了一个园名。
嘉庆八年的档案《熙春园内添盖省耕别墅工字殿等项活计销算工料银两数目等清单》这则奏销档中,描述了嘉庆皇帝在熙春园内改建观畴楼和添盖省耕别墅的两项工程,没有提到修建了新的熙春园大宫门,那么新的熙春园大宫门,即后来的清华园大宫门是何时修建的呢?
这就要看嘉庆是何时将近春园赐出的,这两件事之间很可能有因果关系。在近春园被赐出以前,熙春园有大宫门,没有必要修建新宫门,而在近春园赐出之后,由于熙春园大宫门开在近春园大墙上,随同近春园一同被赐出,所以嘉庆不得不修建新的熙春园宫门。
已知改建观畴楼后、添盖省耕别墅前并没有修建新的熙春园大宫门,而添盖省耕别墅的时候也没有一同修建新的熙春园大宫门,说明很有可能在嘉庆七年修建省耕别墅时近春园尚未被析出并赐出,所以近春园更名和修建新的熙春园大宫门的时间范围在嘉庆七年至嘉庆二十二年之间。
目前在近春园被赐出事件上,唯一有迹可循的线索可能是国家图书馆藏图《近春园[地盘全样]》(图号385-0016),因为仅有此图上既标有“熙春园”,又标有“近春园”。而且此图在所有与熙春园、近春园有关的国家图书馆样式雷藏图中是年代最早的,因为仅有此图中,乾隆赐名的春可轩北侧没有建围墙,而且从前后所之间没有建桥、春可轩北侧山体没有开口、宫门入口处没有建马圈等情况也能看出此图早于其它近春园的样式雷藏图。这个图可能是近春园被嘉庆更名后赐出时绘制的。
近春园[地盘全样](国家图书馆样式雷藏图385-0016)
熙春园旧宫门(后来的近春园大宫门)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6),新熙春园宫门(后来的清华园大宫门)建于嘉庆七年(1802)至嘉庆二十二年(1817)之间,比熙春园旧宫门晚了约100年。
古今图书集成馆在哪里
近年来常有文章称近春园岛上曾建有古今图书集成馆,这种说法始于苗日新先生撰写的《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三百年记忆》一书,其理由有二:一是黄任诗篇《题集成馆纂修图》中第一句“藏珠府接大罗天”;二是苗先生认为熙春园、近春园这种“园中园”的格局是先有熙春园大墙(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后有近春园大墙(建于康熙五十五年)。
苗先生认为胤祉住在熙春园的工字殿一带,而“藏珠府接大罗天”一句说明熙春园跟古今图书集成馆相邻,于是与工字殿建筑群比邻的近春园大墙内是“古今图书集成馆”大墙。现已证明,胤祉住在熙春园期间,还没有建熙春园大墙,更没有工字殿,近春园大墙内实则是胤祉的熙春园。第一个论据不成立。
“先有熙春园大墙、后有近春园大墙”的说法,苗先生的依据是他认定国家图书馆藏图《熙春园近春园改修添房底样》(图号111-0003)是“乾隆三十二年熙春园改御园规划总平面图”。但是我们已经通过嘉庆八年八月初五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电子档《熙春园内添盖省耕别墅工字殿等项活计销算工料银两数目等清单》知道,工字殿是嘉庆帝省耕别墅的主殿,始建于嘉庆七年(1802),不可能出现在乾隆三十二年的图中;道光元年十二月《为支领修理熙春园宫门等工备办物料给发各商所需银两事致造办处》和《为支领修理近春园宫门等工备办物料给发各商所需银两事致造办处》两份电子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证实,国家图书馆藏图《熙春园近春园改修添房底样》(图号111-0003)成图于道光元年(1821)而不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
所以,第二个论据不成立,而且前文已经论证,先有近春园大墙,约60年后才有外围的熙春园大墙。
熙春园近春园改修添房底样(国家图书馆样式雷藏图111-0003)
至于真正的古今图书集成馆在哪里?根据“藏珠府接大罗天”的线索,只能在康熙朝的熙春园——近春园大墙甚至近春园外宫门附近寻找。
一个可疑的建筑是这个位于图《熙春园近春园改修添房底样》最底部西侧的十三间房屋,它会不会是真正的“古今图书集成馆”呢?这个建筑,就在康熙朝熙春园大宫门的对面,相隔一条马路,真正做到了“藏珠府接大罗天”;第二,这个小小的建筑,主殿建在高台上、有前后抱厦三间,南面建有平台,平台上居然还有两个疑似石狮子的装饰物!连新熙春园宫门前都没有石狮子,而这么一座小建筑,莫名地建在如此逼旮之处,却有如此高的待遇!
至于这座建筑究竟是不是古今图书集成馆,还有待更多的证据,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考证。
熙春园近春园改修添房底样(局部)
从熙春园到清华园
归纳起来,熙春园的演变,在历史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皇家赐园。时间为康熙四十六年(1706)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此时的熙春园南北一百一十丈,东西一百零五丈,是一座方方正正的皇家赐园。自康熙四十六年初建至雍正八年(1730),熙春园第一位主人是康熙三子胤祉;雍正八年,熙春园被内务府收缴,被赐予另外一位不知名的皇亲,曾被乾隆赐名“云锦园”;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名“熙春园”。
第二阶段,乾隆御园。时间为乾隆三十二年(1767)至嘉庆七年(1802)。乾隆将熙春园收回后,修建新熙春园外墙,将熙春园范围向东扩至万泉河、向北扩至长春园南,与长春园间用过街楼相连。扩大后的熙春园东西宽二百四十丈五尺、南北一百九十二丈五尺,将原熙春园和弄田囊括其中,并在东侧添盖观畴楼。
第三阶段,嘉庆御园。时间为嘉庆七年(1802)至道光二年(1822)。嘉庆将原熙春园命名为近春园,与熙春园分作两园并将近春园赐出,作为嘉庆御园的熙春园是熙春园新外墙减去近春园和永恩寺后的范围。嘉庆修建新的熙春园外宫门,在熙春园内添建省耕别墅,包括工字殿、含润斋、陇香馆等殿宇,是如今bat365在线平台工字厅的核心建筑。
第四阶段,两个皇家赐园。时间为道光二年(1822)至宣统元年(1910)。道光初年,熙春园北部弄田被一道大墙分成东西两半,东部仍归熙春园,西部归近春园所有,扩大了近春园的总面积;在熙春园内添盖了几处房屋和新的二宫门,使得熙春园和近春园无论在园林面积和房屋数量上均基本持平。道光二年,东部的新熙春园被赐给道光三弟惇亲王绵恺;西部的新近春园被赐给道光四弟瑞亲王绵忻。
瑞亲王绵忻卒于道光八年(1828),近春园被内务府收回;道光十六年(1836),复又被赐予绵忻独子瑞郡王奕誌,二王住用期间曾用名“春泽园”。道光三十年(1850),奕誌死后此园重新被内务府收回,复名“近春园”,同治十二年(1873)底,皇帝下令拆除了近春园内的“房间、游廊约二百余间”,将木料用于重建被八国联军烧毁的圆明园、万春园,从此近春园沦为“荒岛”。
熙春园自道光二年(1822)至道光十八年(1838)绵恺居住期间曾被命名为“涵德园”。道光十八年,绵恺私设牢房囚禁平民案事发,道光震怒,绵恺被降爵、退出内廷行走、罢一切任职并收回赏赐予他的花园。被收回内务府后,样式房图档中对此园的称呼比较混乱,有称“涵德园”者,有称“熙春园”者,但从原中国营造学社黑白胶片PpXXXI-2号《圆明三园及周边园林总平面图》中称熙春园为“惇亲王园后改熙春园”的标注看来,“涵德园”在收回内务府后被复名“熙春园”的可能性更大。
道光二十六年(1846),熙春园被赐予绵恺的嗣子奕悰(道光帝五子),此后世人称其为“小五爷园”,咸丰初年,熙春园被咸丰亲题“清华园”。
熙春园演变的历史,之前很多年的说法是“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乾隆三十二年收归御园,道光二年被分为两座园林。”大致不错,但是遗漏了很多细节,使人误以为熙春园从康熙四十六年始建时便是750-800亩大小,并延续至民国初期。
曾作为圆明五园之一的熙春园,直到清末宣统年间,仍完整地保存了其旧有内外两道大墙,展示其了园林的发展历程,成为揭示这座皇家园林演变和发展历史的有力证据。而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圆明三园在建设过程中也曾纳入过很多大大小小的皇家赐园、私家园林,如怡亲王花园、明珠花园等等,尤其是雍正年间圆明园扩建初期,究竟吸收合并了多少座园林?现今人们多认为圆明园作为胤禛亲王园时的规模是600-700亩,既然胤祉的熙春园大小只有不到200亩,胤禛与胤祉同年晋升亲王,何至于圆明园会比熙春园大这么多?圆明五园的历史,仍有很多谜团有待去解开。
(感谢bat365在线平台修缮中心主任邢毅、bat365在线平台1975级校友袁帆对本文的帮助与支持)
(清华新闻网6月29日电)
供稿:修缮中心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