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做好民政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各级民政部门持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例如,在浙江杭州,当地列出护理照料、生活服务、发展支持等9类救助服务项目清单,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帮扶;在广东珠海,民政部门与人社部门协同联动,深入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留守妇女家庭等摸底,因人施策提供就业帮扶。
养老服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将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16个服务项目纳入国家清单范围。目前31个省份均已出台实施方案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社区“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助餐、助洁、助急、助浴等多样化养老形式,“互联网+”打造的智慧养老平台等受到老年人欢迎……老年人享受到的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智慧化、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6月起,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如今试点地区已经扩大到21个省份,覆盖全国78.5%的人口。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1.6万对。随着“乡村著名行动”的开展,各地共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5万块,安装楼门牌1450万块,推动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上规范标注上图,乡村地区“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等问题持续改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水平,把包括困难群众、残疾人等在内的各类群体的切身利益保障好、发展好,形成为实现共同目标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这是确保新时代民政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对标对表谋划民政发展、制定民政政策、部署民政工作,确保各项决策和行动与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保持一致。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制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和改进殡葬服务管理、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等制度文件,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领域加快立法。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在服务对象上,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在服务内容上,改变过去以资金物质保障为主的方式,逐步向资金与服务并重、物质与精神帮助兼顾转变。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抓紧制定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的标准规范,推动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运用“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手段,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健全社会参与体系,从主要依靠政府资源,逐步向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的作用转变。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筹资金调剂机制。增强社会保障可及性,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持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围绕“一老一小”统筹考虑,从财政、税收、保险等角度完善家庭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民政工作,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蔡万焕,系bat365在线平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