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著作

论文著作

1. 论文发表情况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3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2022年bat365在线平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中有55366篇论文,共被引用1419290次。2022年,学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数为6800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为6802篇,被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收录论文数为1042篇。2022年度,学校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数为542篇,被人文与艺术引文索引(A&HCI)收录论文数为32篇。

2. 著作出版情况

2023年我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0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260部。

3. 发表在《科学》《自然》杂志的文章

2023年我校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NS论文21篇:

●首次在半导体材料中实现了激光诱导的弗洛凯瞬时能带调控,并发现其与黑磷的赝自旋具有独特的耦合作用。该成果是半导体材料弗洛凯瞬时能带调控的实验首例,对凝聚态体系弗洛凯能带调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瞬时物态调控奠定重要的基础。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利用洛伦兹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低漂移液氦样品杆,在欠掺杂的YBa2Cu3O6.5中,首次在实空间发现赝能隙态下存在的拓扑磁涡旋结构,为赝能隙态下的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研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物理图像,为人们进一步理解赝能隙的微观物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解析了红藻P. purpureum PBS-PSII-PSI-LHC的近原子分辨率原位结构,揭示了红藻PBS-光系统的组装机制,PBS向PSII和PSI的能量传递以及为能量溢出机制奠定了结构基础。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通过研究展示了IpaH7.8如何识别GSDMB成孔域,澄清了GSDMB没有细胞焦亡活性的错误认识,指出细胞中GSDMB不同亚型是研究GSDMB生理功能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首次破解了GSDMB通过转录水平的可变剪接调控细胞焦亡活性的精确分子机理。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首次系统评估了各种土壤碳循环过程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储存的相对贡献。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关系,为通过土地管理影响微生物过程、促进土壤固碳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展示了一种含有酰胺官能团的有机催化剂,能够在氯反应中释放氯,并且在存在CO2的情况下,实现了高达10 kA m−2的电流密度。这些有机催化剂为开发与工业相关的新工艺以及探索新的电化学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研制出气象预报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了极端降水临近预报准确率低、精细度和提前量不足的科学难题,其物理与数据双驱动的“科学机器学习” 新范式在多尺度、多物理、开放式世界建模和工业仿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揭示了Rpd3S复合物识别甲基化核小体擦除乙酰化记号的动态和多样化调控模型,凸显出表观遗传调控的复杂精妙性,并展示了大自然通过形成多亚基大复合物来实现调控能力的精巧设计。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揭示了γδT细胞的“超强”免疫监视能力,即在两个蛋白的协同作用下,即使存在少量的磷抗原,它也能够被高效地“锁定”。在免疫进化过程中,这种机制成为一种实现高效免疫监视的策略。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通过表观组和基因敲除等方法首次揭示一种启动哺乳动物基因组激活的核心转录因子,为解答“生命如何开始”这一基本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鉴定了识别气态MeSA的植物受体,揭示MeSA介导的植物气传性免疫的分子机制及植物病毒的反防御机制,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突破点和研究方向。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报告了4883家钢铁厂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以及它们的技术特征,包括加工路线和运营细节(状态、年龄、运营年限等)。研究评估了每个工厂的减排潜力,提出了技术驱动的全球钢铁工业逐厂级脱碳策略与碳中和路径。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提出随着全球变暖“超强台风-夏季风暴雨”复合灾害发生风险增加,该复合灾害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超任何一个单独的灾害事件,这一认识对于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预警水平和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提出了局域电场增强离子迁移的策略,发展了电化学滤波电容器的超快激光窄沟道制备技术,解决了内阻过大,频率响应差的长期难题;其电容较此前最高纪录提升一倍,比国外介电电容器高2个数量级;实现了高一致性的芯片式集成,在印刷电路板及柔性电路中验证了其优异滤波性能。成果发表在2023年《自然》上。

●提出了基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STEM)和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EELS)测量掺杂铜氧化物的电荷转移能隙的方法。从电荷转移能隙的视角,给出了铜基高温超导体中的重要科学问题的理解和解释。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铜超导体的工作温度提供了设计原则。成果发表在2023年《科学》上。

●通过研究发现对星系如何与大尺度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提供了清晰的图景,表明“循环气体流”是驱动早期宇宙大质量星系形成的重要机制。成果发表在2023年《科学》上。

●基于纳米晶体表面配体的非特异性光化学交联反应和飞秒激光动力学输运,实现了无机功能材料的激光3D纳米打印,该技术具有材料普适性,为光电功能器件的激光增材制造迈出了关键一步。成果发表在2023年《科学》上。

●开发了全系统集成的忆阻器学习芯片,具有片上学习能力,且能耗极低。该芯片采用的存算一体架构避免了数据在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之间的反复搬运,大幅减小了数据搬运开销。基于该忆阻器芯片实现了控制任务、图像分类和语音识别。成果发表在2023年《科学》上。

●报道了多能性先锋因子SOX2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多能性建立和转换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发现早期胚胎中SOX2存在“Settler”,“Pioneer”和“Pilot”等多种与染色质互作模式。成果发表在2023年《科学》上。

●研究发现北美和欧亚北方针叶林同时经历了最严重的水分亏缺,导致2021年野火二氧化碳排放异常高。愈加频繁的极端北方针叶林野火事件和更强的气候-野火反馈机制加剧了缓解气候变化行动的挑战。成果发表在2023年《科学》上。

●提出了一种微点阵设计概念,能够精细调控二维薄膜刚度分布特征,进一步结合力学引导的三维屈曲组装方法,实现了三维复杂细微曲面的定制化设计与制备。成果发表在2023年《科学》上。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bat365在线平台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bat365在线平台 - ylzzcom永利总站登录网址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